■涟水县淮文外国语学校
汤胜国
泰戈尔说:“不是锤的打击,而是水的载歌载舞,才使鹅卵石臻与完美的。”幸福和快乐便是水的载歌载舞。构建和谐社会,创建和谐校园,教育呼唤的是幸福的老师和快乐的学生,让每位老师感到幸福,为每位孩子创造快乐,是教育的目标,在这目标指引下,涟水县淮文外国语学校全体师生以敢于担当、奉献自我的品质,为学校发展抹上一层朴素清新的精神底色,在不断思考和论证中,经过深刻挖掘学校文化内涵,提炼出“追求卓越”的学校精神,提出“全力打造学校文化,以文化引领学校走向卓越,最终实现‘让每个教师都能积极发展,让每个学生都愉快学习’”的办学理念,形成独特的环境文化、管理文化、课堂文化、师生文化。
德馨文芳的环境文化
为了兴文化之风气,传中华之美德,学校注重赋予每一处景观以独特的教育内涵,力求将无形的文化物化,让她呈现在师生可观、可感的生活情境中,努力把校园构建成一个德馨文芳、特色发展的学园。
学校确立“德育为先,育人为首”的教育理念,把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人作为培养目标,确立“自强、厚德、善学、笃行”的校风,感染、熏陶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行,愉悦身心。
学校十分注重文化环境的建设,形成了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,一草一木、一墙一板都能说话,每一个楼道都贴上了温馨的话语,激励的话语,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成长的快乐。校园内有我国文化圣人孔子浮雕,运用孔子思想来引导教师做人要正直磊落、仁爱之心、注重修养;为师要学而不厌、诲人不倦、爱岗敬业;教学要因材施教、学以致用、学思并重。学校积极构建国学传统文化,加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,把“仁义礼智信”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,纳入教学内容,从校园文化氛围布置,每个楼层体现一个主题,引导师生做仁爱之人、公平正义之人、礼仪文明之人、追求真理之人、诚实守信之人。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标语警句、校风、校训,早已内化为师生认同一致的价值观,浸润着师生的心田,规范着师生的言行举止,激励师生“能创第一创第一,不能创第一创唯一”的独特校园文化。
呼唤快乐的管理文化
优质学校应更多地依据学生和老师的感受——学生感觉在这所学校里学习快乐,老师感觉在这所学校里工作幸福,他们在学校里能够健康成长。学校想方设法,创造条件和机会,把学校办得让孩子们感觉愉快,让老师们工作舒心。
开办社团活动。学校开设“教师书吧”,为教师阅读提供安静的阅读场所,书吧内有经典名着和教育教学类着作,配以抒情的音乐,让知识静静地流淌进教师的心田。每2周举办一次教师论坛,让教师分享阅读快乐。
注重社会实践。除军训以外,学校还联系设立了多个德育活动基地,学生深入涟水制药、苏美酱醋等现代企业,感受现代企业的生产流程、规范管理。
搭建学生文化舞台。举办校园艺术节、汉字听写大赛、课本剧大赛、传承家风快乐成长征集活动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、小康知识演讲比赛等专题活动。
设立“状元阅览室”。学校将“安东学子”照片、心语和相关情况挂在阅览室,名曰“状元阅览室”,用提炼出来的“厚德博学、全面发展、学有所长、追求卓越”的状元精神去鞭策学弟学妹。
务实高效的课堂文化
学校加强“自主、互助、探究”学习型课堂建设。
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,促进学生个性成长。学校积极打造实施“根”文化,出版校本课程《“根”韵》,用“根”是生命泉源开展生命教育,用“根”滋补枝叶开展感恩教育,同时创新之根,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,培养学生“寻根问底、追本溯源”,亲近自然,感悟人生,感恩社会,树民族之魂,立做人之“根”。
追求“主动、互动、灵动”的卓越课堂。学生主动预习、主动提问、主动参与,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,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、生生之间、师生和教材之间互相对话的过程。教师以生动的教学语言、智慧的教学片断、巧设的教学场景,充满灵气的创新思维,生成一种活泼灵动、有序高效的课堂。
教学相长的师生文化
做幸福的教师 教快乐的学生
学校依靠校内外现有资源,通过各种形式,为青年教师发展、成长搭建平台,铺平道路。
关注青年教师成长历程。学校为新教师(教龄三年以内)青年骨干教师、新调进教师建立个人专业发展档案,制定专业发展目标。
提高教师解读教材能力。备课组制定计划,每人精备一课,其他人协备。活动时,主备人主讲本课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流程,其他人提出合理化建议,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,做到资源共享,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机会。
提高青年教师专业素养。采用“专家引领、骨干带动、同伴互助、自助发展”策略。倡导读书——丰富知识,提升素养。外出学习——博采众长,提高能力。专家讲座——改变观念,更新知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