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病理生理
常见病因是肠管的病变和创伤,先天性肠瘘较少见。有时因治疗需要而施行人工肠造瘘,如空肠造瘘,结肠造瘘等。高位肠瘘时体液紊乱及营养素丢失较严重;低位肠瘘以继发性感染明显,很少引起严重的全身生理代谢紊乱。
(二)临床表现
1局部表现
肠瘘一旦发生即有不同程度的腹膜炎症状和体征。肠外瘘者腹壁有一个或多个瘘口。高位肠瘘的漏出液多含有大量的胆汁、胰液等,排出量大,刺激性强;低位瘘则排出量小,刺激性弱,往往含有粪渣,有臭味。瘘口周围皮肤潮红、糜烂和水肿,部分病人发生感染或出血。
2全身表现
继发感染的病人体温升高;病人可出现严重的体液平衡失调;病程长的病人可出现营养不良;病人若未得到及时、有效治疗,可出现脓毒血症、MODS,甚至死亡。
(三)辅助检查
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。血生化检查有低钾、低钠等电解质紊乱及血清清蛋白、转铁蛋白、前清蛋白下降等营养不良的表现。口服或胃管注入亚甲蓝从瘘口排出可以证明存在肠瘘。对瘘管形成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的情况。
(四)治疗要点
控制感染,加强营养支持,纠正体液平衡紊乱,充分、有效的引流。感染控制后,瘘管内可注入医用胶或放置硅胶片或乳胶片堵塞瘘管,使肠液不再外流,直至瘘口愈合。对瘘管已上皮化或瘢痕化,或多个瘘存在等情况需要手术治疗。
(五)护理措施
1非手术治疗护理
①一般护理:加强心理护理,增强对疾病治疗的信心;取低半卧位;早期禁食、胃肠减压,维持体液平衡;加强营养支持;严密观察病情。②做好负压引流及灌洗的护理。③堵瘘的护理:采取外堵法时,应注意外堵物是否合适,及时清除外漏的肠液,并更换敷料,瘘口周围涂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;采取内堵法时,应注意观察有无因堵片损伤周围组织而致炎症,或因堵片位置不当,引起机械性肠梗阻,若堵片移动导致肠液大量溢出,应及时更换堵片。
2手术治疗的护理
①术前护理:术前3~5日进少渣半流质饮食,并口服肠道不吸收抗菌药物,术前2日进无渣流质,术前1日禁食。术前3日开始灌洗瘘口,术日晨从肛门和瘘口两个径路作清洁灌肠。②术后护理:观察生命体征、伤口渗血以及腹腔引流量和性质,以及腹腔内感染或再次发生瘘的可能。TPN直至肠功能恢复。加强各引流管的护理。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。预防术后并发症。
3健康教育
开始进食时以低脂、适量蛋白质、高糖类、低渣饮食为主,随肠功能恢复,逐步增加蛋白质和脂肪量。指导病人早期活动,瘘口封闭后即可进行,先开始肢体被动活动、深呼吸,随着体质增强,病人可自行床上活动,当瘘口愈合,可离床活动。定期门诊随访,有腹痛、腹胀、排便不畅等应及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