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一、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程序
1、分析求助者是否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刺激2、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是否属于道德性质或现实意义,是否有求治的愿望3、分析求助者的心理、生理及社会功能各方面是否受到影响4、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5、综合以上分析、排查、与神经衰弱、神经症或其他精神病鉴别
十二、怎样和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?(08、5)
咨询关系是指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相互关系。任何心理咨询学派的理论与方法,都必须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平台,所以,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。
咨询关系的建立受到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双重影响。就求助者而言,其咨询动机、合作态度、期望程度、自我觉察水平、行为方式以及对咨询师的反应等,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咨询关系。就咨询师而言,其咨询态度对咨询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。具体内容如下:⑴对求助者表达尊重。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,意味着一视同仁,意味着以礼待人,意味着信任对方,意味着保护隐私,尊重应以真诚为基础。⑵营造热情、温暖的氛围。初次来访时适当询问,表达关注,注意倾听求助者的叙述,咨询时耐心,认真,不厌其烦。⑶表达真诚。真诚是内心的自然流露,不是靠技巧所能获得的,真诚敬爱那里在对人的乐观看法、对人有基本的信任,对求助者充满关切和爱护的基础上,同时也建立在饥饿拿自己,自信谦和的基础上。真诚应是咨询师的基本素质。⑷表达共情。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,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,要因人而异,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,要善于把握角色,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。⑸积极关注来访者。避免盲目乐观,反对过分消极,立足实事求是。
十三、如何确定咨询目标(07、5)
1、全面掌握求助者的有关资料,列出求助者的全部问题;深入了解求助者时可参照的思路明确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,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,通过对求助者言行的反应,澄清求助者的真实想法,深入探讨求助者问题的深层原因。2、判断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;3、选择优先解决的问题;4、向求助者说明有效咨询目标的基本要素;5、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整合
十四、制定咨询目标应把握什么原则?
1.与求助者共同商定咨询目标。2.正确判定求助者的期望与咨询目标的关系。该求助者希望能改变反复洗手、反复检查的毛病,改善睡眠状况,能正常与人交往,这与通过咨询改变求助者错误认知、行为和情绪的目标是密切相关的。3.向求助者说明不能把他的快乐、满足作为咨询目标。 4.向求助者说明,咨询中发现更深层的问题,需要对原有目标做出调整,重新确立新的目标。
十五、在本案例中,对确定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如何进行评价?(一个有效的咨询目标的基本要素)
具体、可行、积极、双方可以接受、属于心理学性质、可以评估、多层次统一
1.改善认知、行为和情绪属于心理学性质。 2.消除或减轻该求助者的痛苦,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是积极的。3.从该求助者自身的能力和经济条件以及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看,确定的咨询目标都是可行的。4.改变该求助者错误的评价、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,可以操作的。5.本案例拟定的咨询目标能够量化,可以通过问题的改善程度来体现,因此是可以评估的。6.本案例拟定的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,符合该求助者的愿望,咨询师能够解决,对双方来说是可以接受的。当双方意见不一致时,能够以该求助者为主;当咨询师无法认可该求助者的目标时,应终止咨询或转介。7.在拟定的咨询目标中,改变认知、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目标,促进该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发展,达到人格完善是长远目标,符合多层次统一的要求。